大家好,我是苍何。
如果非要说身上必带的硬件产品是什么,那唯有手机了。
所以对于 AI 硬件最好的结合场景当然是能结合手机做融合的。
但说实话,现在很多的 AI 硬件要么体型过大,要么就只能当个玩具摆着。
所以也就有很多人不看好 AI 硬件,说塔喵是辣鸡,是给小朋友玩的。
但这几天出门问问新发布的 AI 硬件产品 TicNote 给大家带来了很多惊喜。
这是一个只有 3mm 厚的超薄卡片式 AI 硬件,带有 OLED 屏,能直接磁吸贴附在手机上。
带有 AI Agent 能力,集成了 DeepSeek-R1 等多个全球领先大语言模型,能做到随身携带、随时记录,思考和总结。
早在今年 4 月份就在国外火的一塌糊涂,获得了海很多外媒体、知名TikTok博主、多用户群体的高度认可。
6 月 25 日 TicNote 刚在国内发布,总结下来,有以下方面的能力:
1、集成 AI 转写、智能总结、思维导图、深度洞察与长期记忆于一体
2、搭载自研 AI Agent 引擎「Shadow AI」
3、能实现“信息捕获→智能处理→深度洞察”全链条自动化
我兴奋赶紧的搞了个回来,并进行了深度体验测试,也给大家出一篇文章分享。

打开包装后,TicNote 拿到手里特别轻薄,我看下下大概是 3 张银行卡的厚度左右。磁吸在手机背面毫无存在感。
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我可以和手机一起随身携带,只要我不抽风忘记带手机,就绝不会忘记带 TicNote。
太太太方便了叭。于是我一刻不停的试用起 TicNote,想看看究竟有什么亮眼的功能。
TicNote 提供 2 种模式录音,分别是听筒模式和扬声器模式。
这个红色的开关向上就是听筒模式,向下波就是扬声器模式,长按右侧的开关即可开始录音(或者也可以在 TicNote APP 中开启录音)。
这两种模式对应不同的场景,听筒模式能感知手机的震动,实现精准录音,主要解决手机无法便捷录音难题,支持电话会议、远程采访、线上访谈等各类远程沟通场景。

扬声器模式不一定要贴在手机上,手持或者放在桌面也可直接录音,适合线下会议、课堂讲座、采访现场等场景。

这个时候,你肯定和我有一样的疑问?打电话录音手机不是可以直接录吗?要多这个东西干啥?
会议录音,这个场景录音笔不是也可以直接用吗?
我在 iphone 通话录音的时候,对方是能有感知的,而这个不会,而且手机长时间录音,稳定性是个大问题,容易停录和丢内容。
用手机录完,再导出到别的地方总结也相当复杂,所以也就有了录音笔等一系列的工具。
录音笔的话,我的感受是,还是不方便,每次携带一支笔,就我这记性,绝壁能忘,而我是不会忘记带手机,TicNote 贴在手机上,是不会忘记带的。
录音笔只有录音功能,如果光是个录音的功能,那说实话,没啥好说的,但 TicNote 具备 AI Agent 能力加持,所以多少有些不同吧。
刚好小米 Yu7 的发布会直播没时间听,交给 TicNote,看他能给我带来哪些惊喜吧。
直播开始的时候,就开启 TicNote 录音,然后我就安心去忙我自己的事情去了。
看了下,TicNote 内置了 AI 语音识别系统,支持 120+语种及方言,支持精准转录。能够自定断句排版,多发言人识别,还内置40+专业模板,支持自定义提示词。
下载 TicNote APP 后,就可以看到 AI 转录和自动总结的能力。
我们来看下小米发布会的转录效果:可以看到 TicNote 准确的将发布会中的内容进行了转录,且能多发言人识别。
可以直接编辑转录内容,也可以和 Shadow AI 基于录音内容进行对话,比如我问:未来小米计划在研发上投入增加多少?

可以看到 Shadow AI 给出的信息和发布会中信息完全一致,这就很有用了,相当于给我的每一次录音都配了个 AI 助手。
下面看下 TicNote 的总结能力,可以看到他将整个发布会的内容做了系统的总结,这可太有用和方便了,省去自己手动做总结。
录音结束后看到上方还有思维导图功能,AI 能根据录音内容自动生成总结,很方便复盘的场景。

打开深度研究 tab,看到能生成深度的研究报告,先是给了个研究大纲,然后可以点击「开始研究」就生成了一份深度的报告。
可以看到,小米在 AI 手机和智能终端生态中的差异化突破路径研究是基于整个发布会中信息和上下文记忆做的一份深度研究。
点开「顿悟」,可以看到 AI 为我生成了精彩时刻以及自己的理解,做了一些精彩的语录摘录、洞察提炼以及启发思考。

不知道你们怎么看待这个功能,我觉得很棒,这妥妥的帮我做金句提炼和总结啊。
每一个顿悟的瞬间都值得被发现和记录。而你说不出来的,它能帮你提炼;你忘掉的,它帮你找回来;
滑到最右边,可以看到有个 AI 播客的功能,不用想也能猜到,可以将录音内容提炼总结,生成一段播客的对话。
你还别说,生成一个对话播客,放在小车车里,听一听,还是蛮有用的,这个对话的自然度也挺不错。
在 APP 上每个对话能自动跳转对应的文字。

可以根据不同的场景建不同的项目,比如工作、学习、周报不同场景就可以放在不同项目中。
AI 根据项目可以做自动更新和回顾,可以针对项目生成每日总结、每周总结、每月总结。
这对于工作总结汇报来说太有用,毕竟写日报周报这种事,真的有辣么一点点无聊,现在好了,AI 全部都可以自动申生成和动态更新,而所有这些都只要悄悄记录下我们工作的总结放在「工作」这个项目就好了。
在 TicNote 中有可以直接和 Shadow AI 对话,可以基于不同的录音来源,或者全部来源,每一次对话都将被存在记忆中。
除此之外,有个智能推送的功能挺有意思,可以直接定制 AI 早报了。好家伙,这功能直接将我的 AI 早报系统给替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