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门口的中医温情 杭州余杭径山村服务站“15分钟健康服务圈”烟火气浓

   2025-08-05 kongyu730
核心提示:潮新闻客户端 通讯员 林沁在杭州余杭区径山镇径山村,一座小小中医服务站悄然改变着村民的健康生活。这里没有大医院的喧嚣拥挤,

潮新闻客户端 通讯员 林沁

在杭州余杭区径山镇径山村,一座小小中医服务站悄然改变着村民的健康生活。这里没有大医院的喧嚣拥挤,却洋溢着独特的烟火气和人情味。医生与护士用延时服务、暖心茶饮和一双双“听得懂方言”的耳朵,让中医药文化在乡土生根,更将“15分钟健康服务圈”的承诺化为触手可及的现实。

图片

(图为中医诊室小朋友替妈妈送出感谢信的场面/林沁 摄)

延时服务暖民心

“林医师,我肩膀疼的老毛病又犯了,能不能加个号?”中午12点,村民王大姐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推开服务站大门,林沁医生立即起身相迎。针对村民“日出而作”的生活习惯,服务站主动调整开诊时间——早晨提前至7点,中午延后至12点,午间不休诊。

“农忙时节,很多乡亲只有早晚有空,我们不能让他们白跑。”林沁医生边说边将特制的祛湿茶递给候诊村民。“我是党员更要为老百姓的健康考虑!”茶饮配方是团队根据当地气候及节气研制的,免费供应一年未间断,杯壁上凝结的水珠,恰似医患间无声滋养的信任。   

图片

(图为径山村村民自发送上请愿书的场面/林沁 摄)

三伏天里的双向奔赴

今年三伏天,服务站日均诊疗量突破80人次。制作三伏贴时,药丸供应一时吃紧,次日清早,李大爷带着自家药盆来了:“我年轻时做过药工,搭把手!”紧接着,周大妈搬来竹筛,几个大妈主动承担起打扫任务。村民与医护人员围坐搓药丸的温馨场景,宛如一个大家庭。

更令人动容的是,村民们自发收集了20余个签名,将一封《关于增加中医服务时长的请愿书》送到中医诊室。泛黄的纸张上,歪歪扭扭的字迹写着“林医生服务态度好”“林医生与嘉琪护士配合好”,这些质朴的评价,胜过千言万语的褒奖。

图片

(图为径山村中医诊室开展中医适宜技术的场面/林沁 摄)

小站点承载大健康

如今的服务站,早已超越“看病拿药”的单一功能。林沁医生的办公桌上经常有村民自采的草药:“余大伯存放的六月霜具有清热消暑的作用,可以泡茶喝”。陈嘉琪护士的手机存着上百条村民中医适宜技术操作后的效果图片及提醒:“王大姐的平衡罐又可以做了”“蔡大姐上次做蜡疗背上都是水珠”。

这种“家门口”的服务模式,正是杭州打造“15分钟健康服务圈”的生动注脚——缩短的是距离,更是心与心的隔阂。请愿书末页的集体签名,密密麻麻却工整郑重,老百姓用最朴素的方式为医者仁心盖下印章。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 kongyu
    加关注0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  版权声明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200184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