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济宁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视察济宁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在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下,站在服务国家文化战略的高度谋划文旅工作。济宁市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建设全国一流文化名市”目标定位,全力打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先行示范区、世界文化旅游名城,文化旅游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nerror="javascript:this.style.opacity = 0;" src="https://nimg.ws.126.net/?url=http%3A%2F%2Fcms-bucket.ws.126.net%2F2023%2F1018%2F65ad7ad7j00s2pg410049c000us00kkc.jpg&thumbnail=660x2147483647&quality=80&type=jpg" />
传统文化“两创”特色彰显
文旅融合发展成果丰硕
文化遗产保护扎实推进
公共服务体系持续完善
建设了山东领先、全国一流的济宁市图书馆、市文化馆、市博物馆、市美术馆、市杂技城“四馆一城”,运营以来开展文化惠民活动1800余场,接待市民突破500万人次,600余个省内外考察团前来参观学习,成为济宁市文化惠民新高地、城市地标新形象。累计建成国家一级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18处,镇(街)综合文化站、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覆盖率均达100%。深入开展百场戏曲进校园、千场大戏进农村、万场演出惠民生等文化惠民工程。市文化馆荣获2022全国“最受欢迎公共文化空间”TOP50,曲阜市入选“2021中国文化建设百佳县市”,位居全国第七位。
文艺精品创作勇攀高峰
研究出台《深化国有文艺院团改革的实施方案》。实施“济风儒韵”文艺作品质量提升工程,推出一批凸显孔孟风格、彰显运河气派、展示济宁水准的文艺精品力作,打造的《圣水河的月亮》获文华奖“优秀剧目奖”以及编剧、优秀表演奖两项单项奖,《孔子试徒》《山东梆子腔》等4件作品获群星奖。《长征路上的少年军》荣获中国儿童戏剧节优秀展演剧目奖,《韵·花样顶技》《梁祝》参加第十一届全国杂技展演。《岁月》获中国杂技最高奖“金菊奖”,填补了山东省23年来在该奖项的空白。累计有31个项目被国家艺术基金立项,立项数量连续多年居全省前列。国有文艺院团达11家,数量居山东省第1位。
对外交流推介广泛深入
高标准举办承办第十三次中日韩文化部长会议、国际孔子文化节、世界儒学大会、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央视春节晚会、央视中秋晚会、“美丽中华 黄河之旅”线上推广山东分会场等重大文化活动。持续在央视新闻联播前等重要时段投放济宁文旅宣传片。以“在济宁发现中国文化”为主题,面向境外市场制作推出“孔子家乡体验游”等线路视频。联合“今日头条”开展“游读济宁”百人创作行动,播放量达4.3亿人次,荣获山东省网络营销优秀案例第1名。组建200人金牌导游主播队伍,发布宣传视频8000余条,“遇见济宁”话题播放量达6.2亿次,“金牌导游带您游读济宁”话题播放量达4.2亿次,有力提升了济宁文化旅游的知名度、影响度、美誉度。
nerror="javascript:this.style.opacity = 0;" src="https://nimg.ws.126.net/?url=http%3A%2F%2Fcms-bucket.ws.126.net%2F2023%2F1018%2F182e3191j00s2pg41002rc000us00kgc.jpg&thumbnail=660x2147483647&quality=80&type=jpg" />
下一步,济宁市文旅系统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对济宁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对文化和旅游工作的重要论述,锚定“走在前、开新局”,以实施文旅提质赋能计划为总抓手,奋力“争一流、争第一、争唯一”,全面开创文化和旅游工作高质量发展新局面,为中国式现代化“济宁实践”作出文旅新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