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化中性策略到底是怎么赚钱的?买中性产品还要择时吗?

   2025-07-22 caijiyuan670
核心提示:风险提示:本文所提到的观点仅代表个人的意见,所涉及标的不作推荐,据此买卖,风险自负。作者:风云君的研究笔记上周五复盘策略

风险提示:本文所提到的观点仅代表个人的意见,所涉及标的不作推荐,据此买卖,风险自负。

作者:风云君的研究笔记

上周五复盘策略环境的时候聊到最近的贴水和中性产品的表现,很多朋友都非常感兴趣。今天风云君就来跟大家好好聊聊,量化中性策略到底是怎么赚钱的?买中性产品是否要择时?

量化中性策略,在不少投资人心里,被归为“低波稳健”类产品,也曾一度成为银行理财替代品的首选。这类策略在环境适宜的情况下,确实能做到高风险收益比,持有体验佳。

但它也经历过不少“滑铁卢”时刻,回撤大到让人质疑是不是策略失效了?但稍微了解一下中性策略的底层运作逻辑,就能理解它的“成”与“败”是缘何而来。

这种策略是“左脚踩油门、右脚踩刹车”,通过精妙的计算和对冲来实现平衡。虽然听起来完美,但仔细想想就知道,油门不足和刹车失灵的风险都是存在的,中性策略的尾部风险不可忽视。

中性策略是怎么赚钱的?

中性策略的目标是获取与市场涨跌无关的收益,追求长期稳定的绝对回报。通过在多头端买入股票,空头端做空股指期货来实现。相当于对冲掉市场风险(beta),只赚取选股超额收益(alpha)。

图片

但实际操作中,由于“基差”的存在,中性策略的最终收益往往还要减去“基差成本”。基差即为股指期货价格与现货价格之间的差值,当期货价格小于现货价格,基差为负时,此时称之为“贴水”状态。

期货价格代表着人们对未来的预期,在每个期货合约到期时,预期和现实必定会趋向一致,即:期货价格是一定会与现货价格收敛到同一水平的。

图片

举一个例子,假如期货价格3000点,现货价格3050点,此时贴水50点。

因此,中性策略建仓期货价格和现货价格的差值,决定了它要付出多少成本。

当贴水很深,期货价格低于现货价格的差值较大时,新建仓的中性策略将会付出较为高昂的对冲成本。

相反,当贴水较小,甚至为升水状态(期货价格高于现货价格)时,对于中性策略的新建仓是有利的,此时建仓成本较低,甚至可以收益增厚。

而对于已建仓的中性产品来说,成本已在建仓时确定,基差的变化带来的只是短期的净值涨跌,不影响到期时的收益。

中性策略近几年的表现如何?

据三方网站统计,中性策略在2019-2024年六个年度都是正收益,体现出其“穿越牛熊,不受市场涨跌影响”的特性,但不同年度的收益绝对值分化明显。

在2019、2020年,中性策略能达到两位数的收益率。然而在2024年,该策略截止10月底还是负收益,只不过得益于四季度的权益市场狂飙,多头端涨势优秀,年底收益勉强转正(3.05%),但也并不亮眼。

图片

(表格数据截至2024年10月底)

为什么中性策略在19、20年表现较为突出,而2024年却歇火了?

2019年年初,基差水平显著收敛,空头端的对冲成本变小。而19年的市场换手率和成交量在2月春节后迅速上升,较2018年下半年的萎靡出现颠覆性改变,多头端也因市场波动的增加出现了更多的超额收益机会。

2020年,尽管年初受到疫情冲击,但全年呈现结构化牛市,中性策略的多头端收益颇丰。空头端来看,基差也没有出现极端情况,处在涨涨跌跌的浮动中,整体来看表现较好。

而2024年,市场经历了2月和9月的两次极端行情,中性策略也经历了两轮暴跌!

先是2月,小微盘爆发流动性危机,导致多头端溃败;同时作为对冲工具的股指期货贴水快速扩大又收敛,使空头基差暴击,大部分产品那个阶段最大回撤都在-10%左右。

再到9月底,股市大涨,很多中性产品却再次哑火。因为空头端的股指期货,涨的比指数还猛!罕见巨额升水下,股指期货被强行平仓,导致亏损。

今年来情况如何呢?

多数中性产品就像下图这只产品一样,在24年2月和9月,净值曲线被砸出两个坑,但在今年又创出历史新高。

图片

2025年以来,中性策略表现还是相当不错的。多头端,小市值风格强势,超额明显;空头端,贴水出现历史极值,对已建仓的产品来说,会出现短期净值上涨。在5月,中性策略已经领先于其他策略,拔得头筹。

图片

所以买中性产品要择时吗?

风云君一直强调的,没有任何一种策略是万能的,总会有其适应期和调整期。中性策略亦然。

中性策略的收益=超额收益-基差成本,在超额收益容易获取、基差成本低甚至为正基差时,是最有利于中性策略运作的。反之,在超额收益难获取、基差成本过大时,中性策略往往表现不佳。

多头端超额收益容易获取的环境往往是成交量大、波动率大、流动性好的市场;空头端则是贴水越低的市场,对新建仓越有利。

在前一阵极端贴水下,虽然中性产品净值在短期内还在上涨,但此时的浮盈在合约到期时终归会回吐。如果当时入场,显然是不合适的,因为新建仓的对冲成本太高。

而上周五的复盘文章中,风云君也跟大家提到过,上周开始贴水有逐步收敛态势,恢复到10%左右,正在观望的朋友,可以考虑下了。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  版权声明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200184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