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家长、同学们:
暑期是溺水事故高发期,尤其对青少年和儿童威胁极大。为了切实保障学生的生命安全,我们在此向家长和同学们详细普及防溺水安全教育知识,内容涵盖预防、自救、救援及急救要点,希望家长和孩子引起高度重视,务必共同学习。
一、预防溺水核心原则
1.未成年人牢记“六不”
不私自下水游泳;
不擅自与他人结伴游泳;
不在无家长或教师带领的情况下游泳;
不到无安全设施、无救援人员的水域游泳;
不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
不盲目下水施救(尤其禁止手拉手救援)。
2.家长做到“四知”
知去向(去哪里);
知同伴(和谁去);
知内容(做什么);
知归时(何时回)。
关键时段加强监管:放学后、周末、节假日及结伴外出时,避免孩子脱离监护接近水域。
3.选择安全场所
游泳必须到正规游泳馆或配备救生员的海滨浴场,远离“野泳”水域(如江河、水库、废弃矿坑等)
农村地区推进“四个一”防护:危险水域旁设置警示牌、救生圈、救生绳、救生杆。
二、识别危险水域特点
不同水域隐藏不同风险,需针对性防范
江河:岸边青苔湿滑,易失足落水;暗流、漩涡可能将人卷走。
湖塘/坑塘:水下杂草丛生、淤泥沉积,易被缠绕或陷入。
海边:离岸流、浪涌威力巨大;礁石区易划伤且难攀爬。
城市景观池/喷泉:水深不明,周边地面湿滑,儿童嬉戏易落水。
灌溉水渠:水流湍急,周边植被遮挡视线,难以及时救援。
三、落水自救方法
保持冷静是关键,利用漂浮技巧争取救援时间。
1.仰漂法:屏住呼吸,头向后仰,全身放松展开,口鼻露出水面呼吸。
2.水母漂:四肢自然下垂俯漂,需换气时双手下压抬头吸气。
3.借助漂浮物:抓住木板、空水瓶等增加浮力。
4.海中遇险:遭遇离岸流时,平行于海岸游动脱离水流,再折返岸边;
浪涌间隙抬头吸气,浪来闭气避免呛水。
四、智慧救援他人
切记:不盲目下水!遵循“岸上优先、工具优先、团队优先”原则
1.“叫叫伸抛”法:
叫:大声呼救,吸引周围成人协助;
叫:立即拨打110/119/120报警;
伸:用竹竿、树枝等硬质物递给溺水者,趴低身体避免被拉入水;
抛:将救生圈、空桶、球类等漂浮物抛给溺水者。
2.下水救援仅限专业人员:
从背后接近溺水者,避免被抓住;
托腋窝或夹胸用反蛙泳拖带上岸。
五、溺水急救步骤
争分夺秒,科学施救
1.迅速上岸:从背部托起头部或胸部,保持面部露出水面。
2.清理呼吸道:头朝下清除口鼻淤泥、水草,拉出舌头防堵塞。
3.心肺复苏(无呼吸/心跳时):
胸外按压:两乳头连线中点,每分钟100-120次,深度5-6厘米;
人工呼吸:每30次按压后2次吹气,循环至恢复呼吸或医护到场。
4.保暖防低温:脱去湿衣,用毛毯包裹身体。
禁忌:
避免倒挂控水(加重窒息风险);
勿因表面清醒忽略就医(警惕“继发性溺水”)。
六、特别提示
识别无声溺水:溺水者往往无法呼救,表现为头部半浮、眼神涣散、身体直立划水。
破除误区:会游泳≠绝对安全;游泳圈≠专业救生设备;平静水面≠无隐患
科技助力防控:多地通过AI监控、无人机巡查、救援机器人构建“立体防护网”,家长可关注本地智能预警措施
防溺水口诀
私自下水很危险,游泳要有大人陪;
遇人落水莫慌张,呼叫报警巧施援;
预防溺水要牢记,生命安全大于天。
暑期安全无小事!家长朋友、同学们,生命无价,溺水危险就在身边。让我们携手共进,持续加强防溺水安全教育,不断提高安全意识,共同为孩子们的生命安全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