叫停县级以下政务App开发,用程序减法换民心加法 | 时评

   2025-07-29 kongyu820
核心提示:近日,江苏省印发《关于进一步提升政务服务管理质效的若干措施》,明确省级政务App须向下开放使用权限,杜绝省级以下重复建设。

近日,江苏省印发《关于进一步提升政务服务管理质效的若干措施》,明确省级政务App须向下开放使用权限,杜绝省级以下重复建设。推动政务服务类应用向“苏服办”整合,县级以下禁止开发政务服务App,已建县级及以下的综合类政务服务App在12月底前完成迁移归并。(7月5日 人民日报)

图片

政务App作为数字化浪潮下提升治理效能、便利群众办事的重要载体,总体上发挥着积极作用,但也应看到,部分地区和领域的实践沦为形式主义的“新病灶”,便捷服务的初衷被层层加码的“指尖负担”消解。一些地方盲目追求“线上政绩”,重复开发功能雷同的App,从“政务通”到“便民宝”,从“服务云”到“治理端”,看似百花齐放,实则功能重叠、信息孤岛林立。基层干部既要在不同平台间切换处理事务,还要耗费精力维护数据;群众办事时,则需下载多个App,重复提交材料,甚至陷入注册容易注销难的困境。

更令人担忧的是,“指尖形式主义”正在侵蚀基层治理根基。大量时间与资源消耗在无意义的平台维护上,挤占了干部服务群众的精力。繁杂的App操作要求,令老年人、视障人士等特殊群体望而却步。政务数字化的本意是“为民减负”,如今却成了“双向增负”,暴露出部分地方对政务服务实质的背离。

江苏出台的“禁令”,绝非简单粗暴的“一刀切”,而是精准把脉后的破局之举。省级政务App向下开放权限、推动服务向“苏服办”整合,既避免了重复建设带来的资源浪费,又通过集约化管理提升数据共享效率。要求县级以下App限期归并迁移,剑指层层开发、各自为政的顽疾,释放出少些花架子、多些真服务的强烈信号。

从更深层看,整治“指尖形式主义”是一场治理理念的革新,倒逼地方政府摒弃“重建设轻实效”的思维,将精力从“造平台”转向“优服务”,从“拼数量”转向“提质量”。冗余的App退出舞台,让干部得以从无效劳动中解放,将更多心思用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上;服务入口统一、流程简化,使群众真正体验到“数据多跑路,百姓少跑腿”的便利。

叫停县级以下政务App开发,只是整治“指尖形式主义”的第一步。防止问题反弹回潮,还需建立长效机制。一方面,完善政务数字化建设的顶层设计,强化统筹规划,避免“上面千条线,下面千个App”的乱象;另一方面,加强对政务平台使用效能的评估,将群众满意度、实际办结率等作为考核核心指标,杜绝为建而建的功利倾向,实现治理效能与民生温度的双赢。

在整合平台的同时,还需关注政务服务的“适老化”“适众化”改造,简化功能操作流程,保留线下服务渠道,确保不同群体都能平等享受政务服务的便利。说到底,政务数字化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而非以技术为尊。真正成熟的政务数字化,应当像“隐形的翅膀”,让熟悉数字工具的群体享受 “指尖办事”的便捷,又能为特殊群体保留“绿色通道”,消除他们面对屏幕时的茫然与无助。

清理重复多余的地方政务App,腾出的不仅是手机内存,更是为民服务的空间和基层干事的活力。期待江苏这场治理革新,引发更多地方的共鸣与行动,让政务服务回归务实、高效、便民的本质,真正成为连接政府与群众的“连心桥”。

文 | 孔德淇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 kongyu
    加关注0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  版权声明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200184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