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单增九成,太保寿银保渠道增幅75%!三大上市险企上半年保费一览:新华、众安增长23%、9.3%;非车险“报行合一”影响几何?

   2025-07-30 caijiyuan730
核心提示:文|空流霜   编|顾柠较去年同期,各保司今年上半年保费收入平稳上涨。2025年,保险机构的信息公布情况发生了些许变化。年内、
图片





<文|空流霜   编|顾柠>



较去年同期,各保司今年上半年保费收入平稳上涨。

2025年,保险机构的信息公布情况发生了些许变化。

年内等上市机构悄然停止了月度保费收入的公告,仍保持这一传统。国华人寿控股公司天茂集团倒是还发保费披露公告,不过受限于近期“退市”风波,也暂停发布保费收入公告。

就已披露数据的三家机构(太保、新华、众安)情况来看,较去年同期,各保司今年上半年保费收入平稳上涨,中国太保报告期内实现原保费收入2820.08亿元,同比增长5.94%;新华保险2025年上半年原保费收入1212.62亿元,同比增长23%;众安在线2025年上半年原保费收入166.59亿元,同比增长9.32%。

细分寿险和财险两大赛道来看,寿险在产品转型及预定利率下调的大背景下,依旧高出往年增长,尤其是今年上半年,有公司银保渠道保费贡献可观,例如太保寿险银保渠道收入同比增长74.6%。财险方面则依旧靠乘用车带动车险保费增高,成为财险保费增长主力,与此同时,非车险将进入“报行合一”的调整期…

相较于一季度整体保费增长不到1%的“清冷”,从现在已经披露半年度业绩数据的几家上市险企保费情况看似乎有了些许“回温”。总得来看,新华保险今年上半年年原保险保费收入达121.62亿元,同比增长23%。

中国太保的保费收入公告则包含了多种分类明细,寿险保费保持了增幅,然而渠道的差异化发展明显,个险遇冷,银保火热。

具体来看,太保寿险上半年累计原保险保费收入为1680.09亿元,同比增长9.7%。其中银保渠道增长显著,同比增长74.6%至370.53亿元,银保渠道新单保费增速达90.2%,收入为252.87亿元,银保渠道续期业务增长48.3%至117.66亿元;

要知道2024年全年太保寿险银保渠道的规模保费为409.02亿元,这意味着该司上半年已达到去年九成的保费。

相较而言,代理人渠道则有一定承压,上半年太保寿险代理人渠道总保费收入同比下降2.5%至1188.25亿元,这其中,新保业务下降幅度较大,代理人新单保费为157.85亿元,同比下降20.0%。此外,团政渠道及其他渠道收入分别为107.85亿元、13.46亿元,分别增长8.6%、640.2%。

图片

对于代理人渠道收入下降,或因分红型产品转型及去年高基数影响,随着预定利率的下调、宏观环境的变化,原来的产品结构已不太适合当下需求,在此背景下,多家保险机构将产品重点转向分红险。

银保渠道爆发式增长的背后,是去年5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关于商业银行代理保险业务有关事项的通知》,取消了银保“1+3”合作数量的限制,为险企拓宽合作渠道提供了空间。面对监管的松紧变化,中国太保总裁赵永刚曾表示,“报行合一”以及放开“一对三”限制的政策,有助于保险行业聚焦长期可持续的发展,推动行业不断地提升产品竞争力和服务质量,也提升品牌的影响力。

从寿险行业来看,预计银行利率下调背景下保险储蓄需求仍然旺盛,虽然普通型和分红型保险产品在去年分别下调至2.5%和2.0%,但仍比国债收益、银行存款等主流稳定收益类理财产品仍高出许多。

国债方面,截至2025年7月,中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在1.6%-1.9%区间宽幅震荡。就近看,7月16日,2025年记账式贴现(四十三期)国债完成招标。本期国债计划发行300亿元,实际发行面值金额也是300亿元。本期国债期限91天,发行价格99.700元,折合年收益率1.21%。

同时,2025年7月中国银行存款收益率普遍进入“1%”时代,活期利率低至0.05%,3年期定期存款利率约1.25%-1.55%,大额存单利率略高但需20万起存。

银行理财产品同样不理想,收益率下行明显。普益标准数据显示,截至6月末,全市场存续理财产品4.23万只,存续规模达30.97万亿元;全市场产品平均年化收益率2.4%,较2024年末下行22个BP;全品类平均兑付收益率2.69%,近八成产品成功超业绩比较基准下限。

基于此,人身险行业在今年4月、5月就已进入上升期。数据显示,2025年1-5月人身险行业1-5月原保费累计收入2.27万亿元,同比增长3.3%,寿险、健康险和意外险分别为1.87万亿元、3879亿元和183亿元,同比变动分别为3.9%、0.9%和-5.5%。

相较于寿险强劲增长,财产险板块整体呈现出稳中有升态势。

今年上半年,众安在线原保险保费收入为166.59亿元,同比增长9.3%。国金证券表示,众安在线增速放缓预计主要受退运险业务压降影响,健康险、车险仍旧延续高增长。这一点在太保产险亦有体现。

上半年,太保产险原保险保费收入实现1139.99亿元,同比增长0.9%。其中,太保产险车险原保险保费收入为536.07亿元,同比增长2.8%,非机动车险收入为603.92亿元,同比下降0.8%。

图片

车险业务的增长与汽车市场,尤其是新能源汽车的表现密不可分。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7月10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我国汽车产销量首次双超1500万辆,均同比实现两位数增长,汽车产业活力持续释放。具体来看,今年上半年,我国汽车产销量分别为1562.1万辆和1565.3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为696.8万辆和693.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41.4%和40.3%,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达到汽车新车总销量的44.3%。

与此同时,非车险将在监管驱动下加速迈入精细化发展、提升质效的全新阶段。

7月初,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向财险公司下发《关于加强非车险监管有关事项的通知(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意味着非车险将全面实行“报行合一”。《征求意见稿》明确了非车险业务范围,并列出了财险机构在非车险业务方面的四大准则,包括不得盲目拼规模、抢份额,合理厘定费率,严格执行备案的条款费率,建立费率回溯和调整机制。同时,要求财险机构对保险中介履行管理责任。《征求意见稿》还要求财险公司“见费出单”等内容。

华西证券分析指出,“报行合一”有望改善非车险亏损局面。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财险机构责任险、保证险、信用险等险种综合承保率均超过 100%,呈承保亏损。从车险经验来看,自 2018 年 8 月车险“报行合一”全面实施以来,车险综合费用率实现大幅压降。人保财险总裁于泽曾在2024年业绩发布会上预计,如果非车险报行合一顺利推进,实施“报行合一”的业务先期能够推动降低费用率 1 个百分点左右,同时,推进“见费出单”落地,有望缓解应收保费压力,改善非车险现金流状况。

此外,非车险“报行合一”有望改善业务质量,龙头优势将更加名显。参考车险经验来看,车险实行“报行合一”后,马太效应明显,前三家车险市场份额 2024 年比改革前提升了约 1 个点。若非车险“报行合一”落地或将进一步放大头部财险公司的资源优势,加剧行业的“马太效应”。

来源:险企高参

• end • 

“险企高参”致力于为保险行业提供深度、前瞻性的洞见与参考,助力保险从业者洞察行业趋势、把握发展机遇。我们秉持专业角度、深度分析与客观态度,为保险人提供更具价值的信息支持,助力您看得更远、走得更稳。同时,为构建同业合作与交流圈子,我们既有相应的垂直粉丝群(加微信号:kisama1427),又有资金资产对接的会员俱乐部,欢迎业内人士来撩。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  版权声明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200184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