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着中国人的饭还想砸中国的锅,中国发赴菲留学预警,菲律宾“断粮”后痛定思痛!
7月18日,中国教育部发布2025年第二号留学预警,提醒计划赴菲律宾留学的学生加强安全风险评估。这一消息迅速引发关注,尤其是在中菲关系日益紧张的背景下,事件背后折射出的经济和外交博弈,令人深思。
菲律宾政府对这一预警反应强烈,但究竟是什么让他们“破防”?治安问题、经济依赖和复杂的中菲关系正在交织出怎样的局面?
中国此次发布留学预警并非无缘无故。近年来,菲律宾治安问题频发,针对外国公民的犯罪率居高不下。2025年4月,知名华侨“钢铁大王”郭从愿在菲律宾被绑架后不幸遇害。仅一个月后,八打雁省又发生一起绑架案,受害者包括2名中国游客和1名韩国游客。更令人担忧的是,马尼拉和宿务等地区已成为中国留学生遭遇盗抢和绑架的高发地,宿务的网约车绑架案中,中国留学生占比很大。
面对如此严峻的安全隐患,中国教育部的留学预警无疑是负责任的举措。然而,这一合理反应却让菲律宾外交部迅速作出激烈回应,指责中国“曲解事实”,并要求中方“纠正”。但菲律宾的态度背后,显然不仅仅是治安问题,更涉及其对中国留学生经济贡献的深层依赖。
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菲律宾向中国公民发放的学生签证数量超过16000份。这些留学生不仅是菲律宾高校的重要收入来源,还为当地经济注入了消费活力。在中菲关系因南海争端和贸易摩擦持续紧张的情况下,中国留学生的存在显得尤为重要。中国发布留学预警,无疑对菲律宾形成了直接的经济冲击,也让其外交选择更加艰难。
菲律宾在外交上长期扮演着“又当又立”的角色。一方面,它试图在南海问题上与中国对抗,拉拢美国等外部势力;另一方面,它又希望维持与中国的经济合作。此次留学预警事件,将菲律宾的这种矛盾心态暴露得淋漓尽致。
更复杂的是,这一事件可能对菲律宾国内政治格局产生影响。现任总统马科斯正面临来自杜特尔特家族的政敌压力。如果中菲关系进一步恶化,菲律宾民众对马尼拉政府的信任可能下降,而杜特尔特家族则可能借机扩大影响力。
对于菲律宾而言,如何改善治安、保护外国公民安全,才是应对中国留学预警的根本之策。同时,在外交上采取更加务实的态度,与中国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也将是菲律宾摆脱困境的关键。否则,所谓的“断粮”效应将不仅局限于留学生领域,还可能进一步波及经济和社会稳定。
中国的留学预警是对现实问题的反映,而菲律宾是否真正“知道痛”,则取决于其能否正视问题并采取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