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CN双量进阶计划
2023年8月6日,美国中东事务特使威特科夫抵达俄罗斯,旨在就俄乌冲突进行新一轮的外交谈判。威特科夫刚一踏上莫斯科的土地,便引发了美国媒体的广泛报道,媒体纷纷报道普京“可能会向特朗普低头”。例如彭博社引用“知情人士”的话称,俄罗斯可能会在避免美国的“二级制裁”压力下,向美国提出一系列建议,其中包括与乌克兰达成空中停火协议。
如果这种报道属实,那将意味着俄乌两军地面作战持续的情况下,俄军将暂时停止对乌克兰的空袭,包括导弹和无人机的攻击,乌方也将停用无人机对俄本土进行袭击。若真达成这样的协议,那无疑是给俄罗斯自己设置了一个巨大的陷阱。想一想,当前俄军在战场上占据的制空权,是它进行地面进攻的一个重要保障,空中停战无异于捆住自己的手脚,让俄罗斯的空军在战斗中无法发挥作用。普京究竟是想送自己上刀山,还是脑袋真的出了问题呢?
俄罗斯拒绝与乌克兰达成临时停火协议,正是因为它认为一旦停火,乌克兰军队将趁机补充兵员和装备,蓄力反攻。更何况,特朗普早前曾向俄罗斯发出了“最后通牒”,要求俄方在8月8日之前实现停火,否则将面临新的制裁。这些“消息人士”透露的消息虽然令人怀疑,但如果普京真的为了避免美国的制裁而做出这样的让步,那么这与他曾经讽刺欧盟“在特朗普面前摇尾巴”有何区别呢?
至于普京是否真会向特朗普“低头”,答案显然是否定的。美国媒体的报道很可能是一种认知战的策略,目的是让国际社会相信在特朗普的压力下,普京正在“下跪”。然而,现实要复杂得多。如今,俄罗斯的军队依然在乌克兰战场上取得进展,暂停空中打击将使俄军失去至关重要的空中支援,这无疑会影响到他们的战斗效率。普京不可能放弃实现军事目标的机会,尤其是在当前形势下。
克里姆林宫的一位消息人士曾透露,普京不太可能接受特朗普的最后通牒,并且他依然坚定地追求完全控制乌克兰东部四个地区的军事目标。普京对俄罗斯目前在乌克兰战场上取得的进展充满信心,至于来自美国的制裁威胁,普京对此持怀疑态度。西方对俄实施的制裁已近几年之久,几乎涵盖了所有领域,但效果似乎并不明显。俄罗斯不仅没有崩溃,反而在某些领域仍在稳步发展,西方媒体甚至不得不承认,制裁政策已经失败。
普京敢在如此敏感的时刻“硬刚”特朗普,背后自然有两大制胜法宝。第一个便是俄罗斯强大的核武库!特朗普近期的举措越来越激烈,甚至宣布将在俄罗斯家门口部署核潜艇。面对如此挑衅,俄罗斯自然不会坐视不理。8月4日,俄罗斯宣布不再遵守《中导条约》的单方面限制,外界普遍认为这意味着俄罗斯可以开始部署新的高超音速中程弹道导弹,其中就包括曾在实战中震惊西方的“榛树”导弹。俄罗斯亮出这一强大武器,实际上是在向美国发出警告,告诉特朗普:你的“最后通牒”到期又如何?如果你敢挑衅,我们可以用核武器来解决一切。
除了核武器,俄罗斯还有另一张底牌,那就是与中国及其他伙伴国家的经贸合作。为了反击美国对印度停止购买俄罗斯能源的压力,印度前外交官萨赫德夫公开抱怨,称“美国不批评中国购买俄罗斯石油,却对印度采取制裁”,这一点显然令印度感到不公。事实上,特朗普并不敢对中俄之间的正常经贸关系进行过多干预,原因在于他担心遭遇反制。中国的能源市场一直是俄罗斯石油的重要出口地,而且随着美印关系的日益紧张,印度也不得不继续与俄罗斯合作,这使得美国无法轻易断绝俄罗斯的经济来源。正因为拥有这些强大的“法宝”,普京才敢在特朗普的施压下保持冷静,丝毫不受其威胁。
普京显然有足够的底气,无惧特朗普的“最后通牒”,因此有理由认为,这一切不过是美国的一场认知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