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化底蕴深厚的耀州,有一位退休职工胡茂庆,他热爱书法、笔耕不辍,更是将传统福寿文化融入书法创作,在传承中探索创新, 为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贡献力量。
nerror="javascript:this.style.opacity = 0;" src="http://www.essoso.com/file/upload/202508/18/105020941.jpg" alt="" />
胡茂庆自幼爱好书法,1974年18岁的他光荣参军,在人民军队这所大熔炉里刻苦锻炼。闲暇时间,他仍然坚持书法学习,为了提升自身素质,他还参加了北京大学汉语言文学自修班。13年的部队经历,使他从身体到素养都得到锻炼和提升。
1987年,胡茂庆光荣退伍回到家乡工作,他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写宣传标语,参加送文化下乡活动,每年春节期间义务为群众写春联、送福字。2016年退休之后,胡茂庆更加专注研习书法艺术。通过几十年不间断临摹字帖,从古代经典名帖中汲取营养,形成了自己的书法风格,用笔苍劲、娴熟、老辣,结字朴拙中不失灵动秀气,字体多变且中规中矩,不失典雅。2014年春节期间,他的春联书法作品在央视书画频道展播;2018年,他的书法作品在全国第十一届水墨艺术大赛中获得“艺粹杯”三等奖。
长期爱好书法艺术,胡茂庆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别是民间福寿文化产生了浓厚兴趣。他认为,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着为福而生、为寿而活的基因,而福寿文化的底层逻辑正是勤劳创造、拼搏奋斗。但他也看到,这些传统文化形式缺乏创新,与新时代文化不甚合拍,于是,他开启了长达十几年的探索之路。“之前在咱农民口中经常听到‘福在寿中’‘寿中有福’和‘福寿双全’的话语。这些朴素的福寿关系还鲜活地流传在民间,证明福寿文化在民间有历史、有传承、有生命、有活力。但似乎缺乏创新,与新时代文化显得有点不合拍。我思考着能不能对福寿文化从内涵到形式上做点尝试性探索,后来这一做就是十多年,也总算有了点收获。”
2013年,胡茂庆创作的“福寿合璧”书法艺术作品,把福寿两个字巧妙结合,完美体现了“福在寿中”,“寿中有福”,“福寿双全”的美好寓意,成为具有鲜明特色的“盛世中华福寿图”。这一创新书法佳作的问世,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认可和同行们的热情赞誉。在2014年全国“百人百福”作品大赛中,“福寿合璧图”获得金奖,胡茂庆被授予“最具影响力艺术家”称号。
但这不是终点,胡茂庆在创新路上不断探索。“在原基础上我又顺藤摸瓜,陆续创作出‘福禄寿’,‘福禄禧寿’等书法作品。2018年我又通过电脑创作出了近百种字体的福寿图,汇聚一册。后来分两种类型向国家版权局申请并获得了国家版权保护。”
今年,胡茂庆又建立了福寿文化小院,致力于书法艺术的传承与发展,展现书法的魅力。福寿文化小院占地80余平方米,主要由前言、福寿铭、试论福寿文化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福寿赋等文字性介绍和系列福寿文化作品等板块组成。
“我想借书法交流学习,将小院打造成福寿文化传播的场所,让更多人汲取先辈智慧,弘扬民族精神,传承中华文化。”胡茂庆说。
福寿文化小院建成后,吸引了不少书法爱好者前来交流学习。
“福寿文化承载着人民对内心安宁与精神富足的追求。”家住耀州区的市民王贤就是其中一员,在小院交流学习,让他颇有感触。“在当代,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样包括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如阅读、艺术欣赏等,以滋养心灵、提升自我,这与福寿文化所倡导的精神追求一脉相承。”
如今,福寿文化小院已经成为耀州区文化艺术交流的一个新地标,以更鲜活的方式,续写着中华文明的传承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