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科普工作者,你是不是在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的传播中,遇到过这样的情况:你不断告诉告诉别人“打疫苗是有利于身体健康的”,而他越加坚信“疫苗有害”,即使你提供证据告诉他权威的医学研究已经证明了疫苗的安全性,他会回答你说“这些研究被药厂收买了”,反而更热衷于传播反疫苗信息。这种适得其反的效果,就是你在科学传播的漫漫征途中,遭遇的一只难以驯服的“拦路虎”—逆火效应。它频繁制造障碍,使得你对科普传播的努力时常付诸东流。
逆火效应听起来似乎有些陌生,但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它如影随形。从科学知识的传播,到社会热点问题的讨论,逆火效应常常在不经意间影响着我们的认知和判断。
1 什么是“逆火效应”
逆火效应,是认知心理学的一个学术术语,英文词“backfire effect”,中文也可以翻译为“适得其反的效果”或者“逆反效应”。简单来说,就是当人们面对与自己原有信念相悖的证据或信息时,不但不会改变自己的想法,反而会更加坚定原有的信念,甚至让错误的观念变得愈发强烈。就好像你试图用灭火器去扑灭一团火焰,结果不但没有把火扑灭,反而让火势变得更旺了,这就是逆火效应的奇妙之处。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有着深刻的根源,它涉及到人类的认知、情感和价值观等多个层面。
逆火效应还可以细分为不同类型,每种类型都有着独特的表现和影响。第一类是矫枉过正(overkill)逆火效应,通常出现在当纠正信息过于强烈、绝对,或者提供了过多的证据时。这种情况下,受众可能会觉得被信息“轰炸”,从而产生抵触情绪,使得他们更加坚定原有的错误信念。例如,在宣传健康饮食知识时,如果一味强调某种食物绝对不能吃,列举大量可怕的后果,可能会让一些人产生逆反心理,反而更想去尝试这种食物;第二类是世界观 (worldview) 逆火效应,与人们的整体世界观、价值观和宗教信仰紧密相连。当科学信息与个人的世界观、价值观发生冲突时,逆火效应就容易出现。比如,一些人秉持着 “自然的就是最好的” 这一价值观,当面对转基因食品是安全的科学信息时,他们可能会坚决反对,因为在他们的观念里,转基因技术违背了自然规律,是不可接受的,即使有再多的科学证据也难以改变他们的想法;第三类是熟化(familiarity)逆火效应,人们每次听到科学传播者试图反驳某条错误信息时,反而加强对该条错误信息的支持,因为他倾向于相信真信息比假信息被重复的可能性更高,反复听到被揭穿的错误信息会使他相信更可能是是真的,或者被因为被记住变成为真的 。

2 重大科学议题与逆火效应
2.1疫苗接种争议
在疫苗相关知识的普及中,逆火效应表现得淋漓尽致。尽管大量科学研究和实践都已充分证实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它能为人们筑起一道抵御疾病的坚固防线,像天花这种曾经肆虐全球、夺走无数生命的疾病,就因疫苗的广泛接种而被成功消灭 。仍有部分人坚信疫苗存在严重危害。20 世纪 90 年代末,英国医生安德鲁・韦克菲尔德在《柳叶刀》杂志上发表了一篇论文,认为麻腮风疫苗与自闭症之间存在关联。这篇论文后来被证实为数据造假,研究方法错误,《柳叶刀》也撤销了该论文,安德鲁・韦克菲尔德本人也被吊销了行医资格。但这一错误观点在部分人群中迅速扩散并深深扎根。当科学家和卫生部门试图纠正这一错误认知,向公众普及疫苗的真实作用和安全性时,却遭遇了强烈的抵抗。那些原本就对疫苗心存疑虑的人,不但没有接受正确的信息,反而更加坚定了自己的想法,拒绝让孩子接种疫苗。这种行为导致一些地区的疫苗接种率大幅下降,原本被有效控制的麻疹等传染病再次卷土重来。
2.2人类气候变化质疑
在应对气候变化的全球性议题中,逆火效应同样带来了巨大的挑战。科学界几乎一致认为,气候变化是真实存在的,并且主要是由人类活动,如大量燃烧化石燃料、砍伐森林等导致温室气体排放增加所引起的。无数科学研究通过对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极端气候事件增多等现象的监测和分析,都有力地支持了这一观点。仍有不少人对此表示怀疑甚至坚决否认。一些人受政治立场、经济利益或者片面信息的影响,坚信气候变化是一场 “骗局”,是某些国家或组织为了自身利益编造出来的。当科学家们公布最新的气候变化研究成果,试图让人们认识到问题的紧迫性,并呼吁采取行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时,却遭到了部分人的强烈反对。这些人不仅不相信科学数据和结论,还对科学家进行无端指责和攻击,认为他们是在夸大事实,别有用心。
3.3转基因科普困境
转基因技术通过分子生物学手段将特定外源基因导入作物基因组,使其获得抗虫、抗病、耐逆境等优良性状。科学界主流观点认为,通过严格安全评估的转基因食品与传统食品风险相当。当向公众科普转基因安全等相关知识时,一些对转基因持怀疑或反对态度的人,在听到与自己原有认知相悖的科学证据和合理解释后,并不会改变自己的看法,反而会更加坚定地相信自己之前的观点,甚至对科普内容产生抵制情绪。部分公众原本可能只是对转基因存在一些模糊的担忧或轻微的负面印象,在经历逆火效应后,这些负面认知会得到进一步强化,变得更加明确和深刻,进而对转基因食品及相关技术产生更强烈的排斥和不信任感。
3 逆火效应的复杂心理学
逆火效应的产生并非偶然,而是多种复杂的心理学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它深深扎根于人类的认知和思维模式之中。
3.1认知失调下的自我保护
心理学知识告诉我们,当人们接收到与自身原有信念相冲突的信息时,内心会产生一种极度不适的紧张状态,这种状态就是认知失调。为了缓解这种不适,人们往往会下意识地采取各种方式来恢复心理平衡。坚信疫苗有害的人也是如此,当面对疫苗安全性和有效性的科学证据时,内心便会陷入认知失调的痛苦挣扎之中。因为一旦承认疫苗是安全有效的,就意味着他们之前的认知是错误的,这会对他们的自我认同造成冲击,让他们感觉自己像是犯了一个严重的错误。为了避免这种自我否定的痛苦,他们会选择忽视科学证据,继续坚信疫苗有害的错误观念,并且在与他人讨论时,不断寻找各种理由来反驳科学观点,从而使得自己的错误信念愈发坚定。
3.2动机性推理谬误
在气候变化质疑的案例中,一些人由于受到政治立场或者经济利益的驱动,从一开始就不愿意相信气候变化是由人类活动引起的这一科学结论。当他们看到气候变化的相关科学研究报告时,内心会产生抵触情绪,认为这些报告是别有用心的人编造出来的。于是,他们会在报告中刻意寻找漏洞,对数据进行歪曲解读,或者干脆无视这些报告,转而相信一些毫无科学依据的谣言和虚假信息,比如声称气候变化是地球自身的自然周期变化,与人类活动无关。在一些关于食品安全的谣言中,辟谣者可能会被怀疑是受相关企业的指使,为了维护企业利益而故意隐瞒真相。这种对辟谣者动机的误解,使得人们对辟谣信息产生不信任感,反而更加相信谣言,导致逆火效应的产生。
3.3 真相错觉
随着时间的流逝,人们可能会逐渐遗忘信息的来源和真实性判断,从而将一些原本错误的信息当作真实的事情来记忆,这就是真相错觉。例如,一些关于转基因食品有害的谣言在网络上广泛传播,尽管科学家们已经多次辟谣,指出转基因食品经过严格的安全性评估,是可以安全食用的。但部分人由于频繁接触到这些谣言,即使这些谣言是作为科普内容的反例出现的,时间一长,就会把谣言当作事实,即使后来看到了辟谣信息,也会因为真相错觉而难以改变自己的看法。
4 科普工作者的困境与挑战
逆火效应对科普工作产生了诸多负面影响,其中最为显著的就是阻碍了科学知识的普及。在疫苗接种争议中,由于部分人对疫苗安全性的错误认知以及逆火效应的影响,导致一些地区的疫苗接种率下降,原本可以通过接种疫苗预防的疾病再次肆虐,这不仅威胁到了公众的健康,也使得科学传播者在疫苗科普方面的工作变得异常艰难。同样,在气候变化领域,逆火效应使得一些人对气候变化的科学事实视而不见,拒绝采取行动应对气候变化,这无疑给全球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
逆火效应还容易引发公众对科学的误解。当科普工作者的纠正信息被公众拒绝甚至反感时,公众可能会对科学本身产生怀疑,认为科学是不可信的,科学家是在编造谎言。这种误解一旦形成,将会对科学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产生深远的负面影响,使公众对科学研究成果的接受度降低,阻碍科技创新和应用 。
科普工作者在逆火效应的影响下,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境和挑战。他们需要寻找更加有效的方法和策略,来突破逆火效应的阻碍,让科学知识真正深入人心。
附录:20个逆火效应的例子
(原文题目“Top 20 Backfire Effect Examples & Definition”,
https//www.bitglint.com/top-backfire-effect-examples-definition/)
1. 平地理论
尽管有几个世纪的证据表明地球是圆的,但仍有人坚持认为它是平的。奇怪的是,当他们看到明确的证据时——来自太空的照片、科学测量——他们不仅忽视了它,而且更加坚定地相信地球是平的。
2. 政治信仰
政治是一个典型的反效果出现的领域。当人们看到证据表明他们喜欢的政党或政治家在某件事上是错误的时,他们非但没有改变主意,反而变得更加忠于自己的政治立场。
3. 否认登月
有些人坚信 1969 年登月是上演的,当面对确凿的证据——视频、岩石样本和专家意见——他们往往会加倍相信这都是一个骗局。他们不但没有重新考虑他们的观点,反而加强了这些观点。
4. 核能反对
尽管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与化石燃料相比,核能可能是一种更清洁、更高效的能源,但许多人仍然强烈反对它。当他们看到数据证明核电相对安全且碳排放量低时,他们通常会加强他们的反核立场。
5. 阴谋论
阴谋论就像是适得其反效果的完美滋生地。当信徒看到与他们的理论相矛盾的铁证时,他们不是接受他们的理论可能是错误的,而是将这些事实解释为阴谋本身的一部分。
6. 吸烟和健康风险
即使向吸烟者展示了有关吸烟危害的可怕统计数据和第一手医学证据,有些人要么不屑一顾,要么令人惊讶地开始更多吸烟。就好像事实让他们更紧地抓住了自己的习惯。
7. 宗教信仰
宗教信仰是非常个人化的,因此当人们面对与他们的信仰相矛盾的证据或论点时,他们往往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确信,而不是质疑他们的信仰。
8. 饮食与健康
您可能遇到过坚持某种饮食习惯的人,尽管有确凿的证据表明它可能不是最健康的选择。无论是生酮饮食、原始人饮食还是一些时尚的饮食,当他们看到强调风险的科学数据时,他们通常会更加致力于他们的饮食计划。
9. 反咖啡神话
有些人认为咖啡对健康有害,尽管许多研究表明适度饮用对健康有益。当看到这项研究时,咖啡评论家可能只会更加相信它对您有害。
10. 对 5G 健康的担忧
尽管广泛的研究表明 5G 技术不会构成健康风险,但有些人仍然相信它会导致癌症或其他疾病。当面对证明并非如此的科学研究时,他们进一步挖掘5G对健康的危害。
11. 人口过剩问题
有些人认为世界人口严重过剩,我们正在耗尽资源,尽管有证据表明世界许多地方的出生率正在下降。当面对这些数据时,他们可能会加强对人口过剩的担忧。
12. 否认大屠杀
尽管有大量的历史证据,但仍有人否认大屠杀曾经发生过。更令人惊讶的是,当他们看到详细的事实——目击者的证词、文件和照片——他们往往会更加确信自己的否认。
13. 进化论否认
尽管科学界压倒性地支持进化论,但也有人断然反对它。真正有趣的是,当这些人获得更多证据时——从化石到基因研究——他们实际上会变得更加坚定地否认。
14. 顺势疗法信念
顺势疗法已被科学研究揭穿,但这并不能阻止信徒加倍相信它。事实上,当他们被证明顺势疗法并不比安慰剂好时,有些人只会更加相信它有效。
15. 占星术信仰
占星术信徒经常紧紧抓住他们的星座预测,即使面对占星术没有科学依据的证据。与其质疑星座运势的有效性,他们可能会更倾向于自己的信仰。
16. 转基因生物和健康风险
大量科学研究表明,转基因生物 (GMO) 可以安全食用,但有些人仍然相信它们是有害的。当这些人看到证据时,他们通常会更深入地挖掘并变得更加害怕转基因生物。
17. 电子游戏和暴力
尽管研究表明暴力电子游戏与现实世界的暴力之间没有密切的联系,但有些人仍然认为电子游戏会导致攻击性行为。当看到与他们的观点相矛盾的证据时,他们往往会更加相信电子游戏是暴力的罪魁祸首。
18. 通灵能力
许多人相信通灵能力的存在,尽管科学研究未能证明它们。令人着迷的是,当信徒看到通灵能力不是真实的证据时,他们不会退缩。事实上,他们通常会对这些能力更加信服。
19. 奇迹疗法
总是有人声称所谓的“奇迹疗法”可以治疗严重疾病,尽管科学证据揭穿了这些治疗方法,但有些人在面对事实时更加确定它们有效。
20. 外星人绑架
相信外星人绑架是逆火效应的完美例子。即使面对揭穿这些故事的科学解释——例如睡眠麻痹或幻觉——有些人也只会更加相信他们遇到的外星人是真实的。他们没有改变主意,而是坚定了自己的信念。
文本声明:本文在AI辅助下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