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汉奸渗透太严重了!孩子身边的《新华字典》,竟藏着这样的毒?

   2025-07-25 kongyu700
核心提示:你是否想过,每天陪伴孩子学习的《新华字典》,可能正在悄悄传递着扭曲的价值观?最近,一位细心的家长在辅导孩子功课的过程中,

你是否想过,每天陪伴孩子学习的《新华字典》,可能正在悄悄传递着扭曲的价值观?

最近,一位细心的家长在辅导孩子功课的过程中,意外发现了新版《新华字典》(第 12 版)中的 “惊天秘密”,这个发现一经曝光,瞬间在家长圈和网络上引发了轩然大波,无数人直呼 “细思极恐”。

作为我国发行量最大、影响最深远的工具书,《新华字典》从 1953 年诞生起,就肩负着为全国人民规范字词用法、传播知识的重任。它陪伴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成长,是无数家庭书架上的 “标配”,更是孩子们开启知识大门的 “启蒙神器”。

按理说,这样一本权威工具书,内容应该是严谨且充满正能量的,然而,第 12 版中的某些内容却令人大跌眼镜。

先来说说 “累” 字的解释。在新版字典中,“累” 字的举例竟然是 “孩子小,成了累赘”。短短几个字,却传递出一种冰冷且错误的家庭观念。

在正常的家庭情感中,孩子是父母的心头宝,是家庭的希望与欢乐源泉,怎么能被定义为 “累赘” 呢?这不仅会伤害孩子幼小的心灵,更会在潜移默化中扭曲他们对家庭关系的认知。

想象一下,当孩子满心欢喜地翻开字典,却看到这样的解释,他们会作何感想?会不会怀疑自己在父母心中的地位?会不会因此产生自卑心理?

再看看 “玩” 字的释义,更是让人瞠目结舌。新版字典在解释 “玩” 字时,出现了 “玩弄女性” 这样的组词。要知道,《新华字典》的主要使用者是中小学生,正处于价值观和认知形成的关键时期。对于他们来说,字典上的内容就是权威,是学习和模仿的对象。在这样一本面向孩子的工具书中出现如此低俗且可能误导孩子的内容,实在让人难以接受。这不仅会影响孩子对字词的正确理解,更可能在他们心中种下错误的性别观念种子,对未来的人际交往和社会认知产生负面影响。

为了更直观地感受问题的严重性,我们不妨将新版字典与 1992 年的旧版本进行对比。在 1992 年的《新华字典》中,“累” 字的解释详细且客观,它根据不同的读音(léi/lěi/lèi)分别进行了标注和组词。

比如,在 léi 音下,组词为 “硕果累累”,展现出丰收、繁荣的美好意象;

在 lěi 音下,组词 “累赘”,解释为 “多余负担”,但并没有任何负面的指向性例子。

而对于 “玩” 字,旧版字典的组词则是 “玩游戏”“不要玩火” 等,不仅通俗易懂,还蕴含着安全提醒等正向引导内容,完全没有低俗、错误的表述。

从这些对比中可以清晰地看出,新版字典在内容编写上出现了严重的倒退和偏差。

这一事件曝光后,网友们的愤怒如潮水般涌来。

网友们也在视频的下边纷纷指责,现在的新华字典,用正常人的三观来看,根本就不能造句,还有人调侃是特务和间谍渗透进来了。

有人直言:“这哪里是在编写字典,分明是在毒害孩子!”

还有人调侃:“难道编写字典的人没有孩子吗?还是说这背后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目的?”

更有细心的网友联想到了 2022 年轰动一时的 “毒教材” 事件。当时,中小学教材中的插图问题引发全民关注,教材里的人物形象丑陋、神态怪异,甚至出现了低俗、不良的内容。这一事件让无数家长痛心疾首,也让社会各界对教育领域的安全问题高度警惕。

最终,相关部门对 27 名失职失责人员进行了严肃追责,人教社党委被责令整改,涉事的编辑、作者等也受到了应有的处罚。

回顾历史,类似的文化入侵和价值观渗透事件并不鲜见。

在一些国家,敌对势力通过篡改教材、传播不良文化等手段,试图动摇青少年对本国文化和价值观的认同,从而达到不可告人的政治目的。

虽然我们不能轻易给《新华字典》事件定性,但这样的现象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在文化领域,没有硝烟的战争从未停止。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 kongyu
    加关注0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  版权声明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200184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