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美国政府加速推进反移民政策,寒意正笼罩在赴美留学与工作的亚洲人群之上。对于许多原本渴望实现“美国梦”的人来说,过去几个月成为他们权衡去留、重新评估人生规划的关键节点。
一名大学生骑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标志性的校园雕塑“熊”身上。亚裔在美国仍然受欢迎吗?
在印度德里一个宁静社区中,一座供奉印度教神祇哈奴曼(Hanuman)的庙宇,因“灵验”而被当地人称作“签证庙”。每年,数以千计的求职者、留学生,甚至一家老小都会来到这类庙宇朝拜,为签证获批祈福。
“只要你在这里双手合十、虔诚祈祷,你的愿望都会实现,”信徒维卡斯·阿南德(Vikas Anand)在庙前祈祷时说道。他正在为自己的英国工作签证祈求好运,而他的哥哥此前正是在参拜该庙后成功拿到了美国的工作签证。
“他前面两三个人都被拒签了,”阿南德回忆说,“所以运气很重要,但现在拿美国签证确实比其他国家更难。”
作为全球最大移民目的地,美国接收的移民数量超过其他任何国家。其中,亚洲是其国际学生的最大来源地,印度与中国长期位居榜首。亚洲也同样是高技能劳工的主要输出地。
但如今,潜在的移民者正面临日益增多的政策障碍。自唐纳德·特朗普重返白宫后,他签署了一系列行政命令,扩大遣返范围、削减合法移民保障,甚至重新启用旅行禁令。
上个月,他的新旅行禁令首次波及东南亚国家,老挝与缅甸分别遭遇了部分或全部入境限制。
尽管这些政策多集中打击非法移民与寻求庇护者,合法身份者也普遍感受到不安与焦虑。今年4月,特朗普政府以“国家安全”为由,撤销了数百名国际学生的签证,尽管事后又做出政策回撤。但紧接着,美国再次暂停学生签证申请一个月,并在恢复后增加了新要求——申请人须提供社交媒体账号以供审查。
维卡斯·阿南德(右)在新德里神奇的“签证授予”哈努曼神庙祈祷
教育、工作与人生,三重焦虑并行
美国的移民政策正在改变无数国际学生与外籍劳工的轨迹,尤其是在新学年即将到来的当下。
对于印度学生尼拉贾·库尔卡尼(Neeraja Kulkarni)而言,美国不仅是求学的地方,更是投身清洁能源事业的跳板。
“我来美国是为了学习和开拓视野。那个时候我认为,美国在全球政治中影响力最大,”库尔卡尼表示。她于2022年赴美攻读硕士,并于2023年底毕业,通过OPT项目获得短期工作机会。
OPT允许国际学生在毕业前后的一年时间内在本专业领域工作。之后,若想长期留在美国,必须由雇主申请H-1B工作签证。但在还未满一年时,库尔卡尼就开始动摇:“我在这个国家感到不安全。”
“美国不仅是在倒退,简直像是个‘流氓国家’,现在不是留在这里的好时机。”
近年来,多名持有H-1B签证、原本获准入境的外籍专业人士被拒之门外,甚至被当场撤销签证,令人震惊。H-1B每年发放总数为6.5万份,另有2万份专供拥有美国高等学位者,其中以印度人和中国人占比最高。
Neeraja Kulkarni 在华盛顿特区接受《Insight》节目采访
尽管库尔卡尼曾在华盛顿知名智库实习,但她仍然难以找到愿意为其担保H-1B的雇主。她相信,是新一届政府的政策不确定性,导致发展类机构推迟了对留学生雇佣的决策。
最终,她选择放弃留美,上个月回到印度,加入当地智库。“如果我能留在美国工作,肯定能更快偿还助学贷款,”她说,“但我更看重自己想从事的工作、想过的生活,还有更安全、更确定的未来,也希望能为自己人做更多事情。”
而另一些在美亚洲人,例如印度夫妇阿米特·潘迪与萨克希·特里帕提——均持H-1B签证,也正因政治动荡而重新审视他们的“美梦”。
今年1月,特朗普签署行政命令,意图终止“出生公民权”(即凡在美国出生即自动获得公民身份)。这令特里帕提感到不安:“我很失望,若这项法令生效,我未来的孩子将无法成为美国公民,也无法享有相同权利。”
一旦政策落地,有专家指出,将有部分在美出生的婴儿“基本处于无国籍状态”,除非父母提前为其谋得其他国籍。这一变动可能进一步打击高技能亚洲移民赴美意愿,特别是当他们无法为下一代争取稳定身份时。
潘迪夫妇原本就是考虑到下一代的公民待遇,才决定移居美国。“我在印度社会经历过很多,我不希望下一代重走我的路。”然而,如今两人已决定暂缓怀孕计划。
库尔卡尼 (Kulkarni) 和她的朋友姆里蒂卡·班纳吉 (Mrittika Banerjee) 在一起,后者在去年 12 月获得硕士学位后,也面临着获得 H1-B 签证留在美国的困难
高等教育:光环之下的不确定性
尽管美国仍是全球高等教育首选,尤其在STEM(科学、技术、工程、数学)领域的声誉居于世界之巅,但不确定性与恐惧也日益萦绕。
2023年10月,Keystone教育集团一项调查显示,42%的国际学生表示,若特朗普连任,他们将不太可能考虑赴美留学。
“反移民政策正在制造一种恐惧氛围,其震荡波甚至会影响到那些只是考虑访美的人,”移民律师希芭·安韦尔指出。与此同时,来自政府层面的排外言论,进一步“鼓励部分人针对亚裔等弱势社群”。
根据“亚裔美国人基金会”今年发布的调查,60%的亚裔美国人表示,他们并不完全觉得自己属于这个国家。
疫情期间,全美反亚裔仇恨事件激增。而在近几个月,仇恨情绪被“日常化”,印度金奈市洛约拉学院社会工作系副教授阿肖克·格莱斯顿·泽维尔指出。
他强调,留学生为美国经济注入了巨额资金。2022至2023学年,国际学生为美国带来逾400亿美元的经济贡献。每三位留学生平均创造一个工作岗位,不仅涵盖学费,还带动了住宿、消费、服务等多层次需求。
而且,许多毕业生会继续在美国就业,亚马逊、微软、IBM、Infosys、TCS等科技巨头正是H-1B最大赞助者。
阿米特·潘迪 (Amit Pandey) 和他的妻子萨克希·特里帕蒂 (Sakshi Tripathi) 居住在美国科技中心西雅图
但这条“人才通道”正逐步收紧。2023年9月一项调查显示,在计划攻读高等STEM学位的国际学生中,有四成计划毕业后三年内离开美国,仅三成计划长期留美。这一趋势与2021年的数据几乎完全相反。
“如果学生不再赴美,人才库也会缩减,”泽维尔说,“十年之后,美国会切实感受到影响。”
事实上,“反向人才外流”已在发生。根据《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发表的研究,2019至2021年间,出生于中国的科学家离开美国的比例激增75%。他们普遍报告称在科研中遭遇障碍,同时也长期承受焦虑。
如今,这批科研人员大多回到本国,助力中国加速缩小与美国的科技创新差距。
“人们不会停止追求梦想,他们只会换个地方实现,”医疗科技初创公司Superscript的增长主管琪亚拉·巴格万吉如是说,“只是那个地方,可能就不再是美国。”
与此同时,针对特朗普移民政策的法律挑战也在持续增长,已有超过200起诉讼提起。而近期民调显示,美国民众对其移民政策的不满情绪正在上升。
“美国曾以提供移民机会的国家形象闻名全球,这段历史仍有其号召力,”韩裔社群领袖韩茹(Joo Han)指出,“但现在,我们正处在一个危险的十字路口。”
哈佛大学校园。该校正就国际学生等各种问题与美国政府发生争执
尽管如此,美国大学依然雄踞全球学术排名前列,《泰晤士高等教育》榜单中前十名院校有七所来自美国,“美国梦”对许多人依然有强大吸引力。
在北京,17岁的李晓星正准备申请赴美留学。他希望进入美国大学学习电影制作。“美国是一个多元的地方,充满无限可能,”他说,“它能提供大量经验,对未来在全球找工作非常有帮助。”
但这条路并不轻松。“当特朗普当选,并立即提出限制外国学生签证时,我感到非常害怕,”李回忆道,“我从小学一年级就开始读国际课程,为的就是去美国,现在我已没有退路。”
疫情期间的反亚裔仇恨引发了美国各地的抗议活动
这是他第四次尝试申请美国学生签证,同时,他也开始学法语,以备不得已时改去法国。
“从特朗普的角度,他可能认为资源应优先给本国人,”李说,“但如果能适度放松,美国与周边国家——以及全世界的关系也许会有所改善。”
而在德里,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仍继续走进那座“奇迹签证庙”,渴望获得通往世界的“入场券”。
“在国外工作,生活条件更好,收入也更高,”阿南德说,“如果有机会,我当然要抓住。”
更多相关信息,请点击以下链接阅读:
编译链接:https://www.channelnewsasia.com/cna-insider/asian-immigration-united-states-america-donald-trump-students-workers-5253946